两人相依为命,说?了会儿话,便去?准备晚饭,今晚吃得好些,炒个白菜。
铁锅里?冒着?热气,透过袅袅炊烟,姨奶奶见着?一个年轻男同志走了过来。
“是何奶奶吧?您好,我是县里?档案局的小齐,跟您打听个事儿。”
姨奶奶警觉起来,上下打量这人,疑心是不是来给茵茵使坏的,刚准备装聋就听到男同志继续开口?。
“打听打听苏建设的事儿。”
姨奶奶听到这话,一拍大腿,话立马涌到喉咙口?了,“他的事儿我可?知道!”
——
“同志,麻烦看看有没有我的信,收信人是苏茵。”苏茵正在邮局取信,上回的文稿投递了京市晨报和青年杂志,尤其是青年杂志,是她?仔细研究过文风才写的。
“有,两封。”邮局工作人员显然已经注意到她?,每半个月准有信来,寄信方不是报社?就是杂志社?,忍不住好奇,“同志,你在投稿啊?”
这种事情不稀奇,只?每回都能中稿让他咋舌。
苏茵含糊一句,捏着?两个信封离开。
京市晨报和青年杂志各有五元稿费,这回一次性就收获了十元,苏茵扬起嘴角,小小的荷包又鼓了几分,真好!
想到上回顾承安控诉自己没给他织毛衣,便心虚地调头去?供销社?专给他买糕点?。
宋媛把称好的杏仁酥递过去?,收下苏茵的一斤糖票和一毛钱,“你还真是能耐,又中稿了!快给我看看!”
宋媛如今已经成了苏茵的忠实读者,最爱盯着?她?中稿的文章看,这回在杂志上发表的短篇故事,更是看得津津有味。
两人寒暄一阵,供销社?忙碌起来,宋媛在工作间隙开口?,“茵茵,我星期五下午换班了要去?相亲,你能不能陪我去??”
“相亲?”苏茵惊讶片刻便反应过来,宋媛如今二十三,当年十七岁就下乡,不同于许多知青挨不住在乡下结婚安定下来,她?等?到了用工作单位接收的机会回城。
可?她?这个年纪还没结婚,在家里?算年纪偏大的,许多姑娘家十九二十就定了人家,乡下更有甚者十六七就摆酒了。
“好啊,你相的谁啊?家里?介绍的?”
宋媛摇头,“我自己找媒人介绍的,家里?住着?太挤,我嫂子有意见呢,我还是得早点?搬出去?。”
原本,宋媛一家六口?人住在二十多平的筒子楼,不可?谓不拥挤,等?宋媛今年回城,家里?更是快下不了脚。家里?就这条件,当初给她?倒腾的工作是宋母让出来的,现?在宋媛一回来,再隔了床板出来,时间一久,大家都难受。
宋媛也受够了这样的日子,还不如抓紧结婚搬出去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