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协嘴角轻挑,沉吟了片刻。
“谋反是大罪,理当族诛,但伤及无辜,难免令人心碎,亦非朝廷本意。听说你才学过人,朕命你拟一道告卫氏父老的诏书,说明真相。但能幡然醒悟者,朝廷可不治其罪。若还是不辨是非,就怨不得朕了。朝廷自有制度,不可轻枉。”
卫觊正中下怀,躬身领命。
这既是一个拯救卫氏族人的机会,也是一个表现才华的机会。
刘协挥挥手,命人准备笔墨。
就在将台之上,卫觊稍作思索,便提笔濡墨,一挥而就。
“请陛下过目。”卫觊双手送上墨迹未干的诏书。
刘协看了一遍,赞了两句。
卫觊的文采的确不错,又人到中年,经历了多年沉淀,虽说不如杨修作文那样文采飞扬,却自有一番沉痛内敛,颇有说服力。
有了这篇文章载入史册,如果卫固依然不降,那他就算将卫氏灭门,也能理直气壮。
朕已经仁义至尽了。
“君文采斐然,说理透彻,但凡有一丝人性在,必当洗心革面,开门迎驾。”
卫觊激零零打了个冷战。
天子这话说得明白。
听完这份诏书还不开门投降就是没有人性,如同禽兽。
既然是禽兽,自然只有死路一条。
“就由你去传诏,如何?”刘协含笑看着卫觊,等着卫觊谢恩。
卫觊拱手再拜。“臣,遵诏。”
道义高地
在履行了相关的手续,包括抄录了诏书全文后,卫觊带着加盖了印玺的诏书,走出天子大营,来到了卫氏庄园的门口。
卫固得到消息,亲自赶到门口,大骂卫觊背信弃义,用卫氏族人的生死换他个人的富贵。
卫觊气得欲哭无泪。
他展开诏书,大声诵读,苦苦哀求卫固改弦易辙,不要一错再错。
卫固听了几句,便气得脸色发青,喝令部曲放箭,射死卫觊。
他虽然才学一般,却听得懂这封诏书的杀伤力。
如果人心动摇,或许不用天子进攻,堡里就会有人杀他,用他的首级邀功赎罪。
他从此就不能安睡了。
但卫固的部曲大多也是卫氏族人,让他们放箭射死卫觊,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。
况且卫觊站在这里,便足以说明天子的诚意,这时候跟着卫固一条路走到黑,着实不够明智。
犹豫之间,卫觊又读了大半。
卫固勃然大怒,亲自操弓搭箭。“伯儒,我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。若是不走,休怪我无情。”
卫觊不理他,继续读。
卫固咬咬牙,一箭射出。
偏了。
卫觊吓出一身冷汗,却不敢后撤,只得咬着牙,继续读诏,而且声音更大,语速更快。
卫固气红了眼,搭箭再射。
一个卫士冲了过来,将卫固手里的弓撞歪,大声说道:“主君不可。伯儒乃我卫氏不多见的人才,杀了岂不可惜。”
“正是。”有人大声附和。
卫固越发恼怒,扔下弓,拔出战刀,厉声怒喝。“你们想造反吗?”
刹那间,无数人面面相觑。
明明是你想造反,怎么反而说我们想造反?
卫固也有些懵。
趁此机会,卫觊读完了诏书,再次大声呼吁族人不要执迷不悟,开门接驾,以免有覆族之祸。
卫固暴跳如雷,再次抄起弓,想射杀卫觊。
卫觊却已经走出了射程,返回天子大营去了。
卫固怒极,转而喝令将刚才阻止他的人绑起来,严加看守,又厉声喝斥,禁止将卫觊所言四处传播,否则格杀勿论。
没有人说话,但气氛却明显有了异样。
这时,一队骑兵从天子大营中冲出,分成两队,向庄园两侧飞去,同时将一枝枝箭射入庄园。
很快,有人来报告,箭上绑着诏书的副本,都是劝降的。
卫固气得直跺脚,匆匆赶去制止。
——
刘协站在将台上,看着卫觊回营,又看着骑兵带着诏书副本冲出大营,心中平静无波。
他并不希望卫固能幡然醒悟,也对卫氏内讧不抱信心。
他只是想证明自己并非好杀之主,杀人是无奈之举。
他要杀很多人,却不愿走上董卓的老路。
甚至不想和汉武帝一样,搞得民声沸反,身后骂声一片。
舆论的高地,你不去占领,敌人就会去占领。
正如此时此刻,他不占领道义的高地,党人就会高举道义的大旗,以民意自居。
既然要斗,那就好好地斗一斗。
不管是文斗还是武斗,一概奉陪到底。
“陛下,司徒、司空来了。”史阿走上将台,提醒道。
刘协转身下了将台,走进大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