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策阴着脸,一言不发。
杨阜最后一句话,等于否决了他去荆州作战的可能性。
张济、丁冲与荆州水师貌合神离,他与荆州水师却有仇。
指挥荆州水师的大将是黄祖,当年在岘山伏击孙坚的罪魁祸首。杀父之仇,不共戴天。就算他再识大体,也不能保证和黄祖和平共处,还要并肩作战。
就算他愿意,黄祖也不信啊。
所以,调楼船营去荆州,而不是让他去荆州,太尉贾诩是深思熟虑的。
司空周忠也清楚这一点,所以与其说推荐他去荆州,不如说是推荐周瑜去荆州。
总而言之,这场大战都和他没什么关系。
听完杨阜的发言,刘协看向其他人,示意他们可以畅所欲言,不要有什么顾虑。
孙策、周瑜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军事会议,有点拘谨,又涉及到自己,不太方便说话。
讲武堂互相讨论,暂时也没发表意见的想法。
庞统站了起来,咳嗽了一声,表示骠骑将军张济、长史丁冲与荆州籍将领不和的事,他略有耳闻,可以解释一下。
首先,他们之间的确有矛盾,但没那么严重,应该不至于影响作战。
其次,矛盾的起源并不是个人恩怨,而是双方对水战利弊的分歧。
张济、丁冲希望荆州水师能逆流而上,直抵巫县、鱼复,将战线压到益州的门户。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,就算荆州水师到达鱼复城下,如果不能攻克鱼复,还是无济于事。
三峡水流湍急,顺水而下很容易,逆水而上却很难。一旦僵持,后续粮草的运输就会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。
而鱼复易守难攻,以荆州水师现在的实力,想攻克鱼复几乎是不可能的,反倒有可能遭到益州水师顺水突击,招致大败。
张济、丁冲没有水战经验,他们把事情想简单了,以为黄祖等人藐视他们,不肯出力,贻误战机。
等庞统说完,陆议问道:“依你之见,荆州水师应该如何作战?”
庞统说道:“以荆州水师目前的实力,主动进攻的机会不大,但牵制益州水师,为北军创造机会,倒是没会问题。太尉府建议调楼船营去荆州,或许也是出于这个目的,不一定就是指定楼船营能突破益州水师的阻击,进入益州腹地。”
他顿了顿,轻笑一声:“就看骠骑将军是否甘心做疑兵了。”
众人沉默,神态各异。
刘协也听明白了其中原委。
归根到底,是张济、丁冲想立功,但朝中无人愿意帮他们说话。贾诩是准备直接压制张济,杨阜虽然要为西凉人辩护,却没兴趣帮张济争取机会。至于荆州人,就更不可能帮着张济说话了。
庞统那一句看似轻描淡写,其实已经有指责张济只顾个人私心,不顾荆州将士性命的意思在里面。
俗话说得好,朝中有人好做官。张济孤立无援,自然成了众矢之的。
实事求事讲,就连他本人,都没什么帮张济说话的兴趣。
当初华阴之战时,张济表现是最差的一个。如果不是段煨牵制,他很可能会策应李傕,在他的背后捅上一刀。
让张济继续做骠骑将军,已经是顾全大局了。再让他立功,难道准备升他为大将军?
他也配?
尽管如此,刘协还是尽可能地心平气和的说道:“骠骑将军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,纵使不熟悉水战,也不会是浪战之人。”
他转向孙策。“伯符,如果你率部参战,有几分取胜的把握?”
孙策一愣,连忙长身而起。
“臣……没去过三峡,不敢妄言。但陛下有诏,臣自当身先士卒,奋力而言。胜负不敢说,肯定要比荆州水师强上三分。”
高瞻远瞩
刘协转向庞统。“如果调江东水师参战,荆州的钱粮能否支撑?”
庞统收起了笑容,正色道:“两三万人不成问题。若有不足,将西凉骑兵撤回南阳即可。在攻克鱼复,进入益州腹地之前,骑兵都没什么用处。”
刘协不理会庞统的含沙射影,指示讲武堂讨论江东水师参战的利弊。
这等于否决了将楼船营调往荆州的建议。
娄圭、黄忠是容易与双方相处,但楼船营还没有战船,到了荆州还是要受荆州水师牵制,不如直接调孙策参战。
至于孙策与黄祖的矛盾,就当是给张济的一个考验。
张济如果控制不住部下,他这骠骑将军也就做到头了,别再做大将军的梦。
虞翻也表态支持孙策参战。
理由有二:一是孙策部兵力充足,士气旺盛。所部两万多人,从迎战袁熙开始算起,就一直在战斗,却又没有经历真正的恶战,如同练兵。
二是孙策部不仅能水战,更能攻坚,为荆州水师不能及。
话音未落,庞统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,嚅了嚅嘴,没吭声。
论战斗力,荆州水师的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