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43节(2 / 3)

“哈哈,好~”

两个人把事情商量完,又说了几句彼此的近况,就挂了电话。

两个人都挺忙。章燕婉这时候,不会想到,她一时的念旧情,幸芳会还给她怎样的荣华富贵。等十年后,她成为顶级律师回国,看到幸芳给她买的大别墅时,简直是惊呆了。

用她自己的话说,就是来人世这一遭,认识幸芳这样一个知己,章燕婉死而无憾。

现在幸芳和章燕婉都不知道,她们未来会多么的成功。此时,她们都在各自努力,争取做最好的自己。

有了章燕婉的首肯。幸芳就通知唐大海,让他放心大胆的干。章燕婉在舒城,有两处房产,两个铺面。唐大海如果能可以应付的过来,并且人手充足,完全可以同时开两家饺子馆,和两个小超市。

舒城是幸芳的根,这里的市场,幸芳是绝对不会放弃的。

唐大海也争气。他干了将近二十年的厨师,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关系网。他人品不错,听说他出来单干,不少他曾经的徒弟,也愿意相信他,跟着他拼一次。

唐大海办事靠谱,他唯一的弱点就是太实在,会抹不开面子吃亏。但他实在,钱小燕可不傻。有钱小燕帮唐大海掌控着,舒城的一些,都进行的超级顺利。

因为码人码的迅速,舒城的饺子馆和小卖部,要比北市的早开张。并且一炮而红。

幸芳的店,主打的就是一个货真价实,和物美价廉。幸芳有诚意,她的店自然可以做到有口皆碑,发展的越来越好。

在舒城取得成功后,幸芳在北市的店也顺利开张。北市要比舒城繁华,有幸芳坐镇,这边的店,很快后来者居上,发展势头超过了舒城。形势一片大好中,幸芳却放慢发展的速度,主打一个稳重求胜。

◎惊心的一年◎

1980年的春节, 幸芳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的。年前幸芳事业蒸蒸日上,本来是计划好,趁寒假去宋文城部队探亲, 和宋文城一起过年的。结果, 还没等幸芳放假,宋文城部队就又出去打仗了。

这次的战火,出乎意料的来的又快又猛。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不到, 战场就从边境的小范围摩擦,扩展到了全军参战。

宋文城他们部队, 作为祖国的第一道屏障,一直冲锋在第一线。时不时的, 幸芳就能从电视和广播中, 听到伤亡报告以及战争取得小范围胜利的消息。这让幸芳非常的揪心。

以前, 幸芳没有亲眼见过战争的残酷。总认为宋文城是无敌, 肯定不会有事的。但去过部队,亲眼见过战后的伤员有多惨之后, 幸芳不这样想了。

宋文城也是血肉之躯。他中弹也会流血,他被炸弹炸到也可能会死亡。所以,宋文城一参战, 幸芳就开始紧张、担忧的睡不着觉。

为了第一时间知道战争的消息, 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,还有每天早上广播里的早间新闻,从此都成了幸芳家必看的节目。但凡节目中,报导一些不好的消息,幸芳都会辗转反侧到失眠。

某一天, 幸芳吃着饭, 想到宋文城可能正在战场上风餐露宿, 她就难受的食不下咽。

不行,她不能这样干看着、干等着。幸芳要为宋文城做些什么,为战场上的所有士兵做些事情。

想到就干,翻出家里的存折,幸芳把这一年里做生意赚到的三十万利润,全部都捐给了宋文城的军区。捐款之后,幸芳终于不再担惊受怕。她开始努力的赚钱,争取下次宋文城需要她的时候,她还能帮上大忙。

幸芳做这些,都源于她对宋文城的爱。但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。国人还是很爱国的。听说有企业给战士们捐款三十万,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家和个体户,纷纷效仿,慷慨解囊,给部队捐款。

部队为感谢所有捐赠者,给每一个捐赠者都发了一份证书和一封感谢信。像幸芳这种捐款大户,还额外得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和明星企业的称号。

别小看这个简单的称号,有了这个称号,幸芳相当于在商场上,有了一条绿色通道。以后她想干什么,不但上边的人不会为难她,下边的百姓知道幸芳是大善人,也会下意识的信赖她、支持她。

幸芳得了实惠,也没飘。她赚钱的初衷,本来就有一部分目的是为了做慈善。现在,能把事业做大做强,她就更会坚守初心。

完全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幸芳做不到。她没那么无私。但每年拿出一半的利润去做善事,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幸芳义不容辞。

幸芳越仁善,拥护追随她的人就越多,她赚的钱就越多,她捐款的数目就越大。如此良性循环发展,幸芳的饺子馆和小超市,很快就开遍了全国。成了大饺子馆和大超市。让幸芳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企业家,餐饮界的女王。

捐款时的幸芳,不会想到她这一举动,有这么大的收获。她那时,满脑子都是宋文城。宋文城一天没回来,幸芳就一天不能安心。

等一年后,宋文城给幸芳打来电话的那一刻,幸芳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,坐飞机去找他。孩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