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芷若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火把,眼中泪光闪烁,却又透着决然。“爹爹,您放心,女儿一定会为您报仇。”
“此去武当,女儿定要学得一身好武艺,将那些元兵鞑子赶出中原。”
周芷若轻声呢喃着,声音虽小,却满含坚定。
说罢,她将火把缓缓伸向渔船。
火苗迅速蹿起,瞬间点燃了渔船。
火光照亮了周芷若的脸庞,映出她脸上的泪痕,也映出她那充满仇恨与决心的眼神。
火势越来越大,渔船在熊熊烈火中渐渐化为灰烬。
而周芷若就那样静静地站在岸边,凝视着燃烧的火焰,一动不动,仿若一尊雕像。
宋青书站在不远处,默默地看着这一切。
待渔船彻底化为灰烬,周芷若才缓缓转身,走到宋青书身旁。
她的眼神已然变得坚定而冷静,仿佛在这场大火中,她完成了一次蜕变。
“师父,咱们走吧。”
周芷若的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。
宋青书点了点头。
清冷月光倾洒而下,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,一步一步,渐行渐远。
一路行来,夜色愈发深沉,山林间弥漫着丝丝寒意,偶尔传来几声夜枭啼鸣,划破寂静夜空。
宋青书环顾四周,在一片相对平坦且背风的山坳处停下了脚步。
他对周芷若说道:“芷若,咱们今晚便在这里歇脚。”
说完,他从背上解下行囊,先是从中掏出一件厚实的披风,轻轻披在周芷若肩头。
很快,他在周围收集枯枝败叶,不一会,便生起了一堆篝火。
刹那间,跳跃的火苗“噼里啪啦”地燃烧起来,瞬间驱散了周遭的寒意与阴暗。
温暖的光晕如潮水般蔓延,将两人的身影清晰地映在附近的树干与岩石之上。
“芷若,咱们先吃点干粮,等到了襄阳城,为师再请你吃大餐。”
宋青书边说边从行囊取出干粮,作为他们今晚的晚餐。
周芷若听闻宋青书说进城后要请自己吃大餐,原本黯淡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,露出一抹纯真的笑容。
到底还是个孩子,心中的阴霾被这一句简单的承诺迅速驱散,伤心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她迫不及待地接过宋青书递来的干粮,小口却又迅速地咀嚼着,不多时,手中的干粮便被消灭干净。
吃完干粮,周芷若惬意地伸了个懒腰,靠坐在一旁的岩石上,双眼望着那跳跃的篝火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。
待她休息了片刻,神色完全恢复了几分活力,宋青书微微坐直身子,“芷若,为师今夜便要传授你一门内功心法——九阳真经。”
“这九阳真经,至刚至阳,可助人固本培元,打通奇经八脉,最适合初入武学之人打底的无上经法。”
“九阳真经?!”
周芷若瞪大了眼睛,眼中满是好奇与疑惑。
她虽然没听说过什么九阳真经,但是无上经法的字样,让她知晓这内功心法不一般。
她连忙起身,恭敬地向宋青书行了一礼:“多谢师父,徒儿定当用心学习。”
宋青书微微颔首,开始一字一句地念起九阳真经的心法口诀:“他强由他强,清风拂山岗。”
“他横任他横,明月照大江……”
“……”
口诀从他口中吐出,仿若带着一股无形的力量,在这静谧的山林间回荡。
周芷若屏气敛息,美目圆睁,全神贯注地倾听着,可这口诀晦涩难懂,犹如天书。
饶是她天资聪慧,悟性过人,听--≈gt;≈gt;完一遍,也仅记下只片语。
她急得眉头紧皱,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,暗自懊恼自己的记性不够好。
如此反复,直至念了三遍,周芷若才勉强将口诀记全。
她心中不禁有些沮丧,暗自思忖:“师父这般厉害,肯定是一听便会,我却要记几遍才记下,我是不是太过愚钝?”
宋青书拍了拍她的脑袋,“静心,别胡思乱想!”
周芷若连忙收回心神,赶紧坐直身体,神色专注。
“芷若,如今你已经记下口诀,接下来便要亲身去体悟这九阳真经的妙处。”
“你先静下心神,摒弃杂念,试着去感受体内气息的流动。”
周芷若依缓缓闭上双眼,深吸一口气,试图让紊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