赶回去主持大局。离开之前,他和陶应详谈了一回,得知孙策对陶应很关照,陶应的进步也非常明显,他很高兴,答应了孙策从徐州招募人士的请求。
很快,秦牧赶了回来,带着麋芳和三百骑士。麋家实力雄厚,这三百骑士都是精锐细选出来的,身体素质不比亲卫骑的骑士差,只是缺少系统化的训练,战斗力尚有不足。麋芳本人武艺不错,骑射娴熟,是从小就下了不少苦功的。孙策很高兴,让麋芳进亲卫营担任军司马,做秦牧的副手。
麋芳大喜过望,连连称谢,发誓要努力训练,早点跟上亲卫营的步伐,不给孙策丢脸。麋竺收到消息后也很高兴,和孙策合作的信心更足。他向陶谦提出运盐入豫州、荆州,和孙策做生意。
陶谦欣然同意。
顺利击退刘备,稳住北部防线,孙策回师南下,准备讨伐陈登。
四月初,孙策回到相县。蒋干带着张昭从彭城赶来。张昭拖家带口,连藏书都一卷不落,全部带了过来。与他同行的除了儿子张承,还有侄子张奋,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。
孙策很高兴,与张昭深谈了一回,当即决定聘请张昭任汝南郡学祭酒,待遇比照蔡琰。张昭不知道蔡琰是谁,听完孙策的解释,得知是蔡邕之女,脸色稍缓,却还是不以为然。
“区区女子,就算有些才学,岂能为师,这不是误人子弟吗?”
孙策笑笑。“要不这样,张公去宛城一趟,见见蔡琰,考考她的学问。如果她真的不合格,我就将她免了,由张公接任,以免耽误了那些孩子。如何?”
张昭慨然应诺。
形势恶化
张昭是吴国重臣,有内事不决问张昭之称。但孙策很清楚,张昭最大的优势是德行,而不是能力。他学问好,名气大,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,特别是孙策与江东世家冲突激烈的情况下,有他这样一个名士坐镇,意义非同凡响。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并不突出,缺少手腕和耐心,脾气也太硬,孙权不让他为相就有这方面的考虑。
遍查典籍,张昭与吴国文武不和的事屡见不鲜,文臣如虞翻、严畯,武将如鲁肃,都和张昭有矛盾,而且大多是张昭本人引起的。
对付世家,孙策自有手段,不需要张昭坐镇,拿他当面旗帜就行。留在身边,他和郭嘉肯定尿不到一个壶里去,不如让他去教书,发挥所长。说到底,他就是一个书生,而且学问还不错。
要说姓张的,孙策更看好另一个:张纮。他是如此在意,以至于他都不愿意和陶谦提及,生怕陶谦突然机灵起来,半路截胡。请张昭只是他试探陶谦的一个借口罢。陶谦如果不同意,他也没什么损失。现在张昭连家都搬来了,倒让他很意外,希望不要引起陶谦不快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张昭举家离开徐州,说明很多人都看到了危机。刘备南下只是一个征兆,彭城是兵家必争之地,大战迟早还会再次降临。而张昭选择孙策,应该还是看中了孙策的强悍武力,相信他有能力保一方平安。这也算是孙策击败刘备的一点附带收获,不管孙策出身如何,能保护他们总是好的。
张昭西行,蒋干则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征程,带着孙策的亲笔信去广陵请张纮。为了表示尊重,孙策为蒋干配备了一辆新式的四轮马车,又写了一封亲笔信,表示自己对张纮的景仰,希望得到他的帮助,本来应该亲自登门拜访,只是职责在身,不宜越境,这才请蒋干代劳云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