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策行三国 第380节(3 / 4)

他一营校尉之职,孙策让徐盛带韦孟去见郭嘉,洽谈纳降的相关细节,然后留下了满宠。他开门见山,问起了张艾、张苞两人的处理结果。

“他们只是想投机,其实并没有那样的实力。我关了他们几天,罚了一点钱,放了。”满宠不紧不慢,就像唠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。“高平近鲁,世俗好利,不过真正能成大贾的毕竟是少数。”

孙策忍俊不禁,哈哈大笑。他从怀里拽出豫州刺史的官印,放在满宠手里。“家父军务繁忙,没时间打理豫州事务,你暂时代理一下豫州事务。豫州世家和高平世家一样,需要一个能帮他们明大势的父母官。”

满宠捧着官印,抬头看了孙策一眼,默默地收了起来。“喏。”

“依杜畿例,我给你两千人,你再挑三百信得过的人作为亲卫。有急事,你可以从权处置,事后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即可。”

满宠嘴角颤了颤,再次躬身应喏。给兵两千,亲卫三百,这是孙策麾下校尉的标准配置。一跃而为校尉,并享有对豫州事务的自由处置权,这是孙策对他能力的认可,更是对他的信任。

在孙策面前,满宠波澜不惊。出了大营,他找了一个僻静之处,蹲在地上,捂着脸,失声痛哭。

……

数日后,孙坚传来消息,曹昂退守无盐,其前锋保持在东平陆、章县。臧霸等人进入济北国,控制了蛇丘、刚县一带。孙坚已经停止追击,即将撤兵。

孙策随即派人通知纪灵,让他赶往鲁县上任。没有如愿拿下山阳,鲁国还是前线,曹昂随时可能卷土重来,纪灵肩上的担子不轻。为了让纪灵有更多的人力、物力可以调配,孙策将原属山阳的瑕丘、南平阳划归鲁国,由纪灵节制,而孤悬南梁水以南的薛县从鲁国分离出去,减轻纪灵的管理负担。考虑到东平未下,臧霸等人需要鲁国粮赋的支援,孙策将安排彭城和沛国转运粮草补充,确保纪灵没有后顾之忧。

纪灵欣然从命,带着孙策刚刚拨付的军械、粮草,赶往鲁县。这次大战,他除了配合太史慈击退程昱外,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战功。孙策依然如此信任他,让他非常感激。

又过了两日,太史慈亲自赶到任城,向孙策辞行。兖州战事告一段落,他要赶回泰山,协助陶谦作战。

孙策和太史慈谈了很久。袁谭战败,袁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,谁也说不清。如果袁绍南下,弄不好又是一场大战,太史慈随时需要做好增援的准备。但太史慈兵力有限,又没有稳固的后勤补给,这次是裹胁着臧霸等人冒险出击,下次未必有这样的机会。孙策和他商量,是否可以将战线推到青州境内。

听完孙策的计划,太史慈经过慎重考虑,提出了反对意见。虽然他和他的部下有不少青州人,对打回家乡有着强烈的冲动,但现在介入青州并不是最佳时机。他出身贫寒,青州世家也不会支持他,势必形成与袁熙的僵持局面,一旦兖州有事,他无法提供增援。

孙策觉得有理。这个计划是庞统提出的,郭嘉当时不同意。郭嘉认为,青州这些年屡经黄巾之乱,已经残破不堪,能够提供的财赋非常有限,并不能给太史慈提供多大的帮助,反而会让公孙瓒感受到威胁。此外,将战线推到青州,袁熙会将主要兵力用于争夺青州,陶谦的压力就小了。陶谦压力一小,很可能会出现反复。只有让他感受到袁熙的强大压力,他才依赖孙策,直到他失去对徐州的控制为止。

至于太史慈的补给问题,郭嘉提出两个方案:一是将彭城、鲁国、东海数县、沛国的汳水以北诸县、山阳诸县划归一个战区,钱粮兵力集中调度;一是由陶谦提供,帮他作战,让他承担一部分钱粮是天经地义的事。孙策倾向前一个方案,但这样一来,就涉及到谁来担任战区负责人的事,需要设置一个能统率诸将的都督。

孙策原本属意的人是鲁肃,但这一次鲁肃没有机会建功,骤然提升他会引起其他诸将的不满。想来想去,孙策将目光放在了太史慈的身上。对太史慈的长远安排是辽东甚至幽州,迟早要让他独当一面的,现在提前让他担任彭城战区的都督,也算是一个历练。

“如果让你移镇任城,负责兖州的战事,谁能代替你在泰山的责任?”

太史慈反复权衡了很久。“臧霸。”

论功议将

孙坚返回任城,孙策将大致拟定的方案与他进行了沟通。孙坚很爽快,除了将鲁肃调整到董袭之前,完全接受了孙策的建议。又与郭嘉等军谋一起通气后,召开了一次论功会议。

朱桓如愿以偿地位列三甲,但他前面不是孙策,也不是孙坚——他们父子俩都不在叙功之列。对朝廷而言,他们是将领,对于他们自己而言,他们就是主君,不需要与诸将争功——而是太史慈与黄盖。

太史慈纠合泰山诸贼进入东平,有效牵制了程昱的兵力,并切断了曹昂的退路,在心理上对曹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,为曹昂最后主动撤退打下了基础。他成为孙坚、孙策之外的第三战场指挥者,在孙氏父子不参与论功的情况下,他是当之无愧的首功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