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策行三国 第489节(2 / 4)

读书人,他终将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
一个时辰后,孙策追上了董袭。董袭走得不算很快,他不时的要停下来杀死那些受伤的匈奴人,尤其是受了轻伤的。他没有时间收拢战俘,甚至没有时间割人头,就是给他们一刀,确保他们永远站不起来。

天色己晚,董袭还在赶路,连晚餐都是一边走一边吃,啃两口干粮,喝两口淡酒,就算对付了一顿。不过刚刚大胜一场,前面又在追击,士气高涨,没有一个士卒抱怨,赶着车向前急行。

孙策很不满。“元代,用兵如行拳,须留三分力,你这么赶,还是夜间急行军,万一遇到麹义,有把握全身而退吗?”

“麹义?”董袭满不在乎。“阎彦明、马孟起还在前面的,如果遇到麹义,他们自然会通知我。”

“你是这么觉得的?”

见孙策语气不对,董袭不敢再轻率,他拱拱手,央求道:“将军,你看我从颍阴赶到临颍,修了城,结果荀衍不战而退,白忙一场。今天从临颍赶到汾丘,费了那么大的力气,才射杀十几骑,然后就看着将军大杀四方。就算我无所谓,将士们心里也不甘啊。士气宜鼓不宜泄,不赶上杀一场,岂不堕了士气?”

看着五大三粗的董袭在自己面前软语央求,孙策绷不住脸,但他还是不能接受董袭的要求。作战应该奋勇争先,但为了争功而失去应有的警惕,迟早会遭受重创。

“麹义是河北名将,兵力又远胜于我,就算是准备充足也未必能胜,更何况冒进。停止前进,立刻结阵。颍川就这么大,麹义跑不掉,就算跑掉了还有下一次,我们有的是机会。”

董袭无奈,只得下令全军停止前进,将大车首尾相联,结成车阵,又派出斥候、暗哨,部署警戒线。一切忙完,天色已经大黑。因为来不及收拾薪柴,将士们无法生火烧水,辛苦了一天,连口热乎的都吃不上,只能就着冷酒啃干粮。虽然有随身携带的火把照明,不至于一片漆黑,气氛还是有些压抑。

见此情景,董袭才有些后悔。士气并不像他想像的那么高昂,只不过军令严厉,没有人敢违抗而已。

看着董袭懊悔的神情,孙策没有再说什么。董袭勇猛,但心思不够细,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,所以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部将,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。这也不能怪他,豪强出身,没读过什么书,不懂得推己及人的道理。眼里只有战功和对君主的忠诚,不顾将士的死活,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得到部下拥戴的。

其实和历史上的他比起来,董袭已经有了进步,至少在临颍和淳于重合作得就很不错。

董袭自知失误,生怕孙策怀疑他的能力,以后不再重用了,极力弥补,积极巡视阵地,和将士们聊天,鼓舞他们的士气。在请示了孙策之后,又宣布了中午在渡口时的战功赏赐,有一名射手连中三元,得以晋升一级,骑着马绕阵一周,夸耀武功。

在董袭的努力下,士气终于重新振奋起来。将士们欢呼着,向晋级的射手表示祝贺,期待着接下来的战斗中再立新功。董袭见好就收,下令抓紧时间休息,准备明天再战。

忙完这一切,董袭回到孙策面前,笑嘻嘻的说道:“将军,你看……还行吗?”

孙策道:“怎么,非我要夸你两句?”

董袭坐了起来,言辞恳切。“这倒不是。将军,说实话啊,以前呢,我的手下都是我的部曲,打也打得,骂也骂得,习惯了。现在带兵,不自觉的还会用以前那一套。不细想,好像也没什么区别,可是将军一提醒,我也能知道一些区别,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。将军出自将门,有车骑将军引路,悟性又高,不是我们这些粗人能比的。我想去讲武堂进修,又拉不下这个脸,只好向将军请教。能跟将军学几招,将来也不至丢了江东人的脸,对吧?”

孙策忍不住笑骂了一句。“想不到你董元代也会巧言佞色,真是看错你了。”

“岂敢,岂敢,我是真心向将军请教的。”

孙策想想,觉得董袭说得有一定道理。不管怎么说,地域观念是无法避免的,就算他想对所有人一视同仁,别人也未必相信。吴会是他的根基,吴会人也是最愿意支持他的,多出几个人才对他有好处,尤其是这种自己培养出来的忠诚度更高,而且董袭原本就是一个忠义之人,值得信任。

讲武堂只教带兵、用兵的基本道理,面向中下级将领,像董袭这样的将领到讲武堂进修也没什么用,只能自己和郭嘉来教。这原本就是他的既定方案,吕蒙、蒋钦、周泰就是按这种培养模式进行的,只是董袭年长,又是带着部曲投效的,所以没有把他纳入培养范围。

其实最需要培养的反而是他们。

“元代,论用兵,与同僚相处,你最近的进步非常明显。临颍的事处理得非常妥当,就连郭祭酒都赞了你。可是要想成为一个大将,眼睛不能只往上看,还要往下看。”孙策看看四周的将士。“你听说过吴起为部士将士吮疽的故事吗?”

董袭若有所思,微微颌首。

孙策正准备再说两句,突然有急促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