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策行三国 第540节(1 / 4)

天子微怔,随即苦笑。“是啊,青州、徐州也被他收入囊中了。令君,朝廷也要听之任之?”

“陛下有力量夺回来吗?”

天子哑口无言。

“陛下,反者道之动,孙策力强,朝廷暂时无力制之,不妨反其道而行,使其更强,为天下所忌。他实力越强,无人可独力制之,为求生存,只能依附于朝廷,朝廷才有借力的机会。若人人自行其事,朝廷何从周旋?”

天子无声地笑了。他若有深意的瞥了荀彧一眼。“令君博古通今,循道而动,可谓圣之时者。”

荀彧一声轻叹。看天子这神情,他的建议其实并没有超出刘晔为天子所做的规划,只不过是勉强赶上了他们的步伐。天子嘴上不说,实际上已经打定主意效秦灭六国故事,又怎么可能忘了连横之策。

“陛下谬赞,臣愧不敢当。”

“如此,谁能为使者,与孙策一较高下,夺食于虎口?”

“光禄大夫杨彪。”

荀彧话音未落,天子便笑出声来。“令君,英雄所见略同。谁说你守旧?三十而立,你正当壮年,至少还能为朝廷效力三十年。有这三十年时间,你我君臣并力,若是还不能中兴大汉,那只能说大汉火德已终,非人力可为。届时你我归隐南山,坐看天下风云,也算是不枉此生,无愧于心。”

荀彧献计

荀彧心中感慨。天子的手段越发高明了,看起来是自己主动献计,实际是天子停下脚步,等他赶上去。

后生可畏。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后生,还是觉得后生可畏的先生?

见荀彧出神,天子又忍不住想笑。荀彧这段时间承受的压力太大了,神不守舍的时候未免太多。他咳嗽一声,将荀彧的思绪拉回来。荀彧很尴尬,连忙接着说自己的规划,掩饰自己的失态。

荀彧的计划其实还是延续之前的战略:充分利用朝廷独有的大义,但不依赖大义,而是以形势利害为基础。孙策虽强,但他地处东南,有着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,战略处于守势。朝廷虽弱,可是占据了西北,战略上就处于攻势,掌握更多的主动权。充分利用这些优势,强弱转变,逆转也并非完全不可能。

朝廷眼下实力不够,无法将战略上的优势转化为攻势,就只能暂时保持守势。当初决定迁都关中,正是出于这个考虑。关中四塞,是战略防守的最佳地形,周以此灭商,秦以此平天下,大汉也可以因此中兴。

战术上示强,迫使孙策承认朝廷的存在,战略上示弱,忠于朝廷的人会因此而义愤,有异心的人会因此心生畏惧,前者如幽州、益州,后者如冀州、并州。不管是谁,朝廷可以将他们聚集到朝廷麾下,利用他们的忠心或者恐惧,集积力量西征,壮大自己。

幽州刺史张则、益州刺史曹操是忠于朝廷的,可以从这两州征调精兵强将,与朝廷一起西征。冀州新败,袁谭为了生存下去,只有向朝廷俯首,朝廷可以趁机索要一部分财赋,同时征辟一部分人才。并州也可以做同样处理,只不过并州贫瘠,没什么油水可言,只能希望于征辟人才。并州出将,即使是读书人,弓马纯熟的也不在少数,如果能得到一些将才,不仅能增加朝廷实力,还可以平衡凉州将领,便于天子掌握平衡。眼下军中的并州系力量太弱,不足以平衡凉州系,从长远看,这是一个隐患,应该尽早布局克服。

天子连连点头。荀彧和刘晔各有千秋。荀彧适合留守后方,掌握大局。刘晔适合随侍左右,随机应变。

荀彧喝了一口水,润了润嗓子,接着说道:“陛下,臣有一言,实属荒悖,恐有冒犯之嫌。”

天子摆摆手。“令君,言者无罪。况且现在又不是在朝堂上,你就当是师生之间授业解惑,直言无妨。”

“谢陛下。”荀彧再次躬身行礼。“陛下少年,在军中威信不足,又无兄弟扶持,势单力薄,实在危险。臣建议,征召宗室从军,一来为朝廷效力,二来以备不虞。”

天子一愣,瞅了荀彧一眼,脸色微变,眼神明灭不定。

荀彧胸有成竹,不慌不忙。“天下皆知先帝只有二子一女,少帝不幸为奸臣所害,如今仅剩陛下一人。陛下亲征,觊觎帝位者不知几许,散落四方,蠢蠢欲动。既然如此,不如将他们召至京城,强者从军,弱者守国,按亲疏远近,分别安排。万一有所不讳,则依亲疏、功劳,选德与能,一则示陛下为公之心,二则杜虚妄之念。如此,则勇者争功,贤者守德,相互牵制,不敢放肆,陛下可居危而安。”

天子眼珠转了几转,微微颌首。“令君所言虽出人意料,却的确有可取之处,值得深思。”他抬起头。“令君,你再仔细思量一下,届时朝议时提出,看看大臣们的意见。我马上回宫,先与陈王商议一番。他是宗室中不多见的将才,射艺冠绝天下,如果他能随大军出征,必能多几分胜算。”

“陛下不以臣荒悖,离经叛道,臣甚是感激。”

天子大笑。“令君,事必依礼可治平,不可治乱,存亡之际,就算离经叛道些也无妨,识时务者为俊杰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