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、石城五县县治南移,原辖区皆并入都城范围,以为王畿。
秣陵原名金陵,秦始皇为镇金陵王气,不仅掘破山脉,更改金陵为秣陵。秣是喂马的草料,是贱物,改用这个名字有厌胜之意。如今孙策在此建国,不宜再用这么难听的名字,改为建业比较合适。
建业者,建孙氏之大业也。
除了改秣陵为建业之外,虞翻又正式确定了王宫的名字:太初。太初又名泰初,寓意万物初始。长安天子居未央宫,有希望大汉延续未央之意,孙策建太初宫也算是针锋相对。
四月中,孙策起程赶往柴桑。计相虞翻留守,首相张纮随行。
……
楼船靠岸,周瑜快步下了船,荀攸紧随其后。
郭嘉站在码头,拱手相迎。“都督,公达。”
周瑜拱手还礼。“大王在何处?”
郭嘉转身一指山坡上若隐若现的书院里。周瑜会意,向前快步走去。荀攸留在后面,与郭嘉并肩而行。郭嘉摇着羽扇,慢条斯理的说道:“公达,最近有没有与文若联络?”
荀攸摇摇头。“有一段时间没联络了。”
“这是有事啊。”
荀攸轻叹道:“我也这么想。他可能是怕字里行间露出破绽,所以干脆不写信了。当初他在邺城的时候便是如此。”
“以你对他的了解,你觉得他会怎么做?”
荀攸转头盯着郭嘉看了片刻,摇摇头。“奉孝,我有一言,可能有些刺耳。”
郭嘉哈哈大笑。“无妨,你尽管说。能让你荀公达这么严肃,绝非小事。”
荀攸嘴角挑起一抹浅笑,一展即收。“奉孝,汝颍人遍布天下,除了并州之外,几乎各方都有。这是优势,也是劣势。”
郭嘉眼神微闪,收起笑容,手背在身后,羽扇轻拍后背。
荀攸不紧不慢。“眼下虽胜负未定,但吴国初肇,规格已成,派系已显,我汝颍系看似人多势众,实际上优势并不明显,尤其是大王身边。青徐系有张相、诸葛亮,江东系有虞相、陆议,荆州系有庞统,汝颍系除了你之外,还有哪位年青才俊可以与他们几个抗衡?”
郭嘉说道:“公达,我有什么做得不妥的,你直言无妨。”
“兵有奇正,你觉得大王尚奇还是尚正?”
郭嘉沉吟了片刻,微微颌首。“多谢公达提醒,我会留意的。”
荀攸点点头。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大王如此,我汝颍系也是如此,不得不谨慎从事。奉孝得大王信任,亦当竭尽心力,为大王出谋划策。今日之大王非往日之讨逆将军,今日之吴国亦非当日之豫州,奉孝当因时而变,不可墨守故技。形势逆转,长安已成百尺之虫,奉孝不必在乎他们会怎么做,只要知道他们能怎么做,再一一化解,使其无计可施,自然百战百胜。”
郭嘉连连点头。“公达,还是你看得更透彻。这次建功之后,你也到吴王身边做事吧。”
荀攸摇头。“你考虑一下钟元常吧,他比我更合适。关中已成死局,他留在那里也没意思了。”
郭嘉略作思索,点头赞同。
……
周瑜走进书院,一眼就看到站在走廊上的孙策。他快步走到孙策面门,拱手行礼,刚要说话,孙策摇摇手,示意他不要说话,又指了指讲堂。周瑜上了台阶,站在孙策身后,伸长脖子,往讲堂里看了一眼,见窗明几净的讲堂中,三四十个半大孩子团团而坐,有男有女,正围着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和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,少女站在老者对面侃侃而谈,老者却有些窘迫,脸憋得通红。
周瑜听了一会,他们说的好像是《孟子》,争的是义利之辩。先生坚持义字为先,少女则认为利字当头,她的理由是如果郡学不减免学费,她就上不起学,如果郡学不给先生俸禄,先生也不会免费教他们读书。她年龄虽小,言辞却是犀利,说得先生无言以对,有些恼羞成怒。
“这是谁家子弟?”
“我也不清楚。”孙策悄声笑道,示意周瑜到一旁说话。“我在白鹿书院住了几天,已经习惯了。不是每个先生都像蔡大家一样让学生服气。公瑾,准备好了没有,一旦出征,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。要不要让蔡大家随军,免得你军中寂寞?”
周瑜笑着摇摇头。“她刚生完孩子,不宜远行,还是让她在襄阳住一段时间吧。”
孙策哈哈一笑。蔡琰年前刚为周瑜生了个儿子,百日之后,由蔡邕取名为循。周瑜的父母说这孩子长得和儿时的周瑜一模一样,极是欢喜。
“那就纳个妾吧,身边没人照顾,终究不方便。”
“多谢大王关心,臣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。”周瑜生怕孙策再劝,立刻转换话题。“此次出兵是试探还是主动出击?”
“你觉得该如何?”
“臣以为当以静制动。”
孙策一边走一边示意周瑜继续说。两人离开了讲堂,来到一旁的楼上。白鹿书院原本是杨修为杨彪所建,特地修了高楼,以便